您的位置:教视网 > 文集 >

如何对待学生的错答

如何对待学生的错答

时间:2013年09月09日作者:xie来源:教视网点击: 【字体:

错答,在课堂上总是会有的,因为课堂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犯错误的勇气。我们允许学生犯错误,其实是希望学生积极投身课堂之中,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不害怕犯错误,即使犯了错也没关系,就是为了今后以及将来不犯或少犯错误。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勇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是,我们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热衷于追求课堂的完美,特别是在公开课上,追求师生配合的天衣无缝,追求课堂教学的满堂喝彩,面对学生的错误答案,且看一些老师的不同反应:

1、置之不理型。听到学生的错答后,直接示意让学生坐下。为了节约时间,忙让其他同学来回答。

2、含糊不清型。“这是你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看法吗?”老师的目光继而投向另一边,学生有点茫然地坐下,不知自己的答案是对是错。

3、直截了当型。学生还没说完,“错!再想想!”老师脸色稍显严肃,学生有点沮丧,再也没心情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了。

4、怒发冲冠型。“我都讲多少遍了,你还不会?”教师气急败坏,学生无地自容。

以上几种情况的共同点是:学生出现错误后,不知自己究竟为什么错了,老师的态度也从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今后发言的积极性;而老师也无一例外的认为这些错答不是他/她所想要的,就如同“绊脚石”,赶紧踢开为好。

以上案例说明: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错答,他们习惯于按教案上课,学生的学也必须是在老师的充分预设中按理想的步骤顺利进行,对于那些“脱轨”的,或“半路杀出的程咬金”,都是有碍于教学顺利进行的,因此得“避而远之”或“一带而过”。其实,这样做是不符合当前的新课程理念的,反映的是一种僵化、封闭的课程观。

新课程实施以来,强调了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要理解、宽容,教学的过程就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惑、错误、矛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讲解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信息的重组者,教师要善于去捕捉、发现和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然后把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纳入教学内容。

因此,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错答,因为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

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的真正爱护和保护。只有出了错,课堂才能生成。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面对学生的错答,我们不妨这样说:“谢谢你给全班同学做了个坏榜样!”学生肯定不会因这样幽默的语言而感到尴尬、沮丧。你还可以说:“有这样的回答说明你动了脑筋,不过,下次回答之前一定要听清楚老师的问题。”这样善解人意的评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指出了他错误的根源。也可以不立即纠正学生的错误,“老师想听听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解析自己的思维过程,既给了他解释的机会,也可窥见他当中的错误,再给予指导不是更好吗?又或者,你还能这样说:“和这位同学‘英雄所见略同’的还有哪些人?说说你们的想法,看能否把大家说服。”这样的引导面向全体,也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有了这样的意识,教师就会将一个个错误视为新一轮探究的起点,课堂上才会邂逅更多“无法预约的美丽”。因此,老师千万别嫌弃那些“错误”,它同样是有“价值”的,就看你是否能让它散发出光芒,成为点燃学生智慧发展的“火种”了。

当然,对于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要及时排除,才能保证教学的效率和方向。

[文章来源:教视网 https://www.sp910.com/article/3867.html 转载请保留出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