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视网 > 文集 >

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例谈

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例谈

时间:2014年05月25日作者:佚名来源:教视网会员点击: 【字体: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说明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已经尘埃落定,语文最终回归到其本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对语文素养进行了如下描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们知道,人文性不是凭空产生的,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字斟句酌中得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程必须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呢?笔者认为:

一、找准训练目标,把握训练尺度

《课程标准》不仅原则性地规定了各年段的训练目标,并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尺度作了相应规定。例,同样是词句训练,第一学段规定需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则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推而广之,语言文字训练目标,既包括字、词、句、篇的训练,又有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要达到对语文字所蕴含的人文目标的实现,因此找准训练目标,把握训练的尺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每进行一课的教学设计前,都要认真研读文本,依据课标、学生实际制订训练目标,不仅要明确有哪些目标,而且十分注意分清哪些是重点目标,哪些是一般目标;不仅明确一篇课文的目标,而且注意搞清每课时甚至每个过程的目标。这样确保在教学中,对重点目标进行重点突破,对一般目标进行有机训练。如沙华中在执教《花瓣飘香》时,在教学前,通过认真钻研,根据单元训练要求,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作为重点训练目标,将培养默读习惯、圈点勾画等作为本课的一般常规目标。在整体感知课文时,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题“这是一片            的花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在训练的同时,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并不局限于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完成这个练习,还结合其它自然的相关语言文字落实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为体现语言文字训练重点,她还设计通过语言的整理让学生描述“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体现出训练目标的把握。在处理文章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小心”、“捧着”、“飞快”理解:“小心”是说明小女孩生怕摘坏了花瓣;“捧”是说明小女孩生怕碰坏了花瓣;“飞快”是说明小女孩想让妈妈早点看到红艳艳的花瓣,摸到像绒布一样的花瓣,闻到花瓣那淡淡的清香。总的目的是让妈妈高兴。教师小结:看来这个花瓣在小女孩心中不一般,它代表着小女孩一颗孝敬心。再次补充填空:这是一片        的花瓣。(这是一片代表小女孩孝敬心的花瓣)从而教师自然地带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立足一课一得,精心设计训练点

语言文字的训练说到底就是“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一篇课文,可利用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是丰富多样的。在一节课内,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和知识都教给学生,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课一得的思想,精心设计训练点。笔者认为,一课一得,精心设计训练点的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确定训练点;寻找课文内容的“空白点”,确定训练点;抓住课文中典型的句式或段落,确定训练点;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之处确定训练点。

如教学《海伦.凯勒》时,教者将词语理解感悟列为训练重点,在“不分昼夜”一词上出重拳:

师:白天,海伦在干什么?请以“白天,海伦在——”为开头,用课文的有关语句回答。

生:白天,海伦在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师:的确如此。晚上,海伦在——

生:晚上,海伦在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师:深夜,海伦在——

生:深夜,海伦在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是从“不分昼夜”这个词知道的。

师:是的,海伦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这样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这需要多大的毅力,需要花多少功夫啊!读过这段文字,你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伦正在摸读盲文,手上起了血泡,血泡破了,但她仍在摸读着、书写着。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伦手上正滴着血,血染红了盲文,染红了单词和句子,但海伦仍在坚持练习,练习,练习!

生:我仿佛看到了海伦所有手指都摸破了,每一个手指都在流血,但她就是不停止。

师:海伦真不简单。现在,我是沙利文老师,你们就是小海伦。我来问,你们将海伦心里想的话用你们的嘴说出来。

师(走到一名学生面前):海伦,你这样不分昼夜地摸读盲文,你可不要累坏了,快歇会儿吧?

生:我不累,我虽然不能用嘴说话,但我一定要学会用手指“说话”。

师(走到另一名学生面前):海伦,你手都摸出血了,你快停下来吧,孩子!

生:不行,我可不能停下来。要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没有知识那怎么行?

师(走到第三位学生面前):海伦,你不要再摸读了,学了这些知识够了,再说还你有爸爸、妈妈照应着你的生活呢!

生:不行。我现在一定要学习,我不能处处都靠爸爸妈妈照应。再说,我将来我还要考大学呢,没有知识哪能行?

师:海伦真是太了不起了!那让我们来好好读读这段感人的文字吧!

以上案例,清晰地反映出教者在训练点的精心选择,打破了过去理解词语惯用的方法。老师虽然没有问“不分昼夜”是什么意思。但通过“白天,晚上,深夜,海伦在……”的师生对话中,不光使学生知道了其意思,还在三次用课文内容回答中使学生感知到了海伦的刻苦。这就是语言文字训练中“读中感悟”。其次,由“读过这段文字,你在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学生想象的过程,就是情景再现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最后,师生进行对话,目的是让学生去体验海伦为什么这样刻苦学习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设计,比“你觉得海伦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明得多。因为,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是简单的,而说出海伦的内心则是学生与海伦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

三、突出“语感”训练,培养实践能力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那么究竟如何突出语感训练呢?笔者以为尽管方法、渠道很多,但是主要应把好两个方面。

1.以读为主线,培养学生语感。根据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让学生多接触语言,多进行实践,最主要方法是多读、多写。在读的方面尤其又是朗读。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情朗读,不仅能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体会,而且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苏霍姆林斯曾说:表情朗读之所以必要,乃是为了训练。没有这种训练,就不可能培养出用眼睛和思维把握住一个长句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以及在思考的同时再向后面的部分过渡的这些复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教会少年学生同时进行阅读和思考。

例:市学科带头人李静霞在《圆圆的沙粒》的1-5自然段教学中,教师以三个问题指导学生学习:圆圆的沙粒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想法,请用一个词进行概括,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来,并用直线勾画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有学生谈到:我认为圆圆的沙粒是一个善于坚持的人。教者面对学生这个坚持,微笑着询问:沙粒坚持什么?是坚持意见还是坚持目标?沙粒的目标是什么,请你用读来告诉大家。此时,教师随机出示句子:一颗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地对同伴说:“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教师让学生朗读并思考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从不同学生的感悟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表情朗读的形式展现自己的理解,并从学生的朗读出发,具体引导学生如何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由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学生的理解还不能足以表达出文本的含义时,教者就进一步地追问: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当有同学认为沙粒是个远大理想的人时,教师追问:你从什么地方读看出沙粒有远大理想?同学认为“沙粒想成为有用之材”足以说明沙粒的远大理想,还有真诚这个词,说明是沙粒发自内心的呼唤。教师在此时,用一段比较煽情的话启发学生读出包含的情感: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想成为美丽的珍珠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个代价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圆圆的沙粒知道这个代价,还要变成珍珠,面对这句话,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沙粒的态度。在教师的引导,学生较好地读出这句话所包含的万般情感。教师再出示:可是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了蚌壳。师引导:坦然说明什么,你能试着读出这种感觉吗?……我们相信,这样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词句并上升到整体,并将悟出的思想感情通过表情朗读来表达,从整体上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2.以方法为牵引,提高训练实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现主动学习。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意学习方法和语言规律的指导。这方面,我们在十年前经历过“从读学写”的实验,获取了一定的经验,就是要将课本规律与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从大的讲,要将课文的用语特点、构段方式、一般阅读方法、表达特色等教给学生;从小的讲就是要结合具体语言实践,引导学生总结方法,特别是要在课文学习中领悟“金钥匙”提示的方法,并用到学习实践中。

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二、采用高效多样化的语言文字训练方法

高效的训练离不开科学的方法。由于语言文字训练内容的丰富性,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内容、环节、对象、条件和需要,对训练方法进行艺术的再组合、再加工、再创造,探索多样化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下面是我运用过的一些较好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

(一)在直观形象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中采用直观性原则,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所学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可运用灯片演示,动作模拟表演等,加深对语句意义的理解,运用板书、图示,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深一层的思考等。

(二)在比较品评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如字形、字义的比较,换词比较、句式归类比较、增添或删去部分词句与原句比较、词义句意比较等。

(三)在知识迁移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材料,还要引导他们将积累的语言化为能力。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好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而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因素,就给迁移训练提供了条件。

(四)在情感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把朗读放在重要位置,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领会文章的感情,才会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课堂上,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分角色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范读、领读等,通过这形形色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从而也能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只有让学生的情感进入课文的语言环境,才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课文的词句的准确性,引起跟作者思想的共鸣。所以要体会课文的感情就要保证一定份量的课堂朗读训练。

所以说,要上好语文课,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强化训练意识,要形成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努力把语言文字训练贯穿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一、品词析句,培养语感

大家都知道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只有紧扣教材,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化理解文本内涵”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策略之一。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做法,抓住重点词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确是阅读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找准文眼,字理析词

我们要处理好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重要但不是主要的。根本的还是要进行语言文字的有效训练。要带领学生在语文中走几个来回,达到人文强化、语文优化的境界。通过字理的深入分析研究,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文章主旨,真正走进文本,达到在品词析句中更好的感受、感悟和积累。

[文章来源:教视网 https://www.sp910.com/article/3898.html 转载请保留出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