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视网 > 文集 >

平常背后的学问

平常背后的学问

时间:2013年09月06日作者:xie来源:教视网会员提供点击: 【字体:

写给自己的话:

看似习以为常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其实背后大有学问。我们不能因它司空见惯,就不再去质疑它的存在是否合理。

——本届优质课比赛带来的启示和收获

本届优质课比赛,虽没有听很多节课,但从赛后的点评中,还是收获不少。

汪校长毫无保留地将她的思考与我们共享,对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解析和见解,如抓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自学等,这些,在我们的课堂上司空见惯,但听了她的点评后,我才知道,我们的思想已经在习以为常中“沦陷”了。

如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策略我们经常会使用,老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即四头相聚,教室里人声鼎沸。老师再一令下,学生立刻正襟危坐,开始汇报交流。这种小组合作带来的热闹的课堂氛围,似乎为课堂带来了生机,一堂课上,老师们习惯性地会组织一次这样的合作学习,也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但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不是真的流于形式了呢?背后的科学性又蕴含多少呢?汪校长指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个体深层的自主学习。没有深入的独立思考,拿什么来与他人交流合作?此处合作,就只能变成个别优生的“见解发表会”了,其他人就只能“拾人牙慧、随波逐流”了。正所谓“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小组的合作,只有每个人都有备而来,才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所以,合作交流前的沉思默想非常重要,我们要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也是一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先想清楚再说,而不是心浮气躁地乱说一气。

再如:自主学习。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老师们会让学生自学,以体现“放手让学生学”的自主性。但是,老师实际上是很不放心让学生自学的,唯恐学得不深入,简单交流汇报后,立即又会把学生拉到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来,这就给人一种“欲擒故纵”的感觉。汪校长说到:“要注重课堂上学生学习生成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如学生自学完后,要先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再适时点拨,不能放手让孩子学后又急于分析,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应得到尊重。”这是在告诉我们,课堂上的“自学”也不能只是成为一个“环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和交流,应作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起点,教师要充分预设,也要注重生成,以学定教。

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会从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学生会按照老师的提示读出语句的抑扬顿挫,而不是真正地立足文本,从文字中来让学生有所体会,再而有感而发地读。再如: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情感,这个方法我们经常会用,但是,什么是关键词,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很清晰的认识,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老师只有通过亲自示范,告诉学生什么是关键词,才能让学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教学现象背后,蕴藏着许多科学和智慧。我们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多掌握一点教学理念,多问一个为什么,多去探索现象背后的真实,我们的教学能力一定会不断得以提升。

[文章来源:教视网 https://www.sp910.com/article/3851.html 转载请保留出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