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视网 > 文集 >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说课稿

《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说课稿

时间:2013年09月07日作者:xie来源:教视网点击: 【字体:

这是一节低年段课外阅读的导读课。导读课的主要目的是激发阅读期待,如同抛下一个“诱饵”,让孩子对这本书产生强烈的“我要读”的欲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得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授一定的阅读方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一本“有趣“的好书来开展这节导读课是首要任务。《装在口袋里的爸爸》非常适合低段的孩子读:一米八的爸爸变得只有拇指那么大,整天坐在儿子的口袋里,陪着儿子去上学。虽然他这么渺小,但却十分了不起,做了许多好事。最后,在与歹徒搏斗时,爸爸以惊人的速度又长大了,依旧是那样高大而健壮,依旧是个顶天立地,值得尊重的男子汉。奇妙的幻想,幽默的语言是本书的两大特色。孩子在阅读过程中,随着文字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随着文字开怀大笑。

这节课的目标确定为:

1、猜读并讨论《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激发阅读兴趣。

2、初步了解读一本新书的方法:读封面、目录、插图、了解作者等。

3、指导学生学习猜读、边听(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4、感受童话魅力,乐于与他人分享读书的感受。

设计主要分以下几个板块:一、激趣导入,揭示书名;二、观察封面,了解信息;三、猜读情节,乐品故事;四、关注目录,总结方法。

如何实现激发阅读期待这一重要目标?首先,是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切入话题,让孩子对于爸爸怎么会装在口袋里产生强烈好奇。

其次,是设置悬念猜读故事的内容,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在猜测与求证中找到与自己预想的落差或相似之处,既感受到想象世界的天马行空,也体会到与作者对话的快乐。如:猜完爸爸是怎样变小的之后,老师说:“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赶紧去读读故事的第一章吧!”又如:猜完变小之后的爸爸生活会遇到哪些麻烦后,教师顺势说:“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不是也按我们想的这样继续写下去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充满猜测和想象,这不仅促进了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和作者来了一番“挑战想象力”的较量。

在渗透阅读方法这一目标上,主要引导孩子从封面、目录中了解书的信息,揭示“猜读”“边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乐于与同学、朋友、老师分享读书的感受这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课的基调定位为轻松、有趣,读的形式也呈多样、递进的层次,如指名读、听录音读、听教师大声朗读、默读、边读边画等,期间也穿插了识字、理解词语等学习方法,意在使导读课不仅“得趣”“得意”,还“得法”。

[文章来源:教视网 https://www.sp910.com/article/3854.html 转载请保留出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