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视网 > 文集 >

质疑妙处多

质疑妙处多

时间:2013年09月10日作者:xie来源:教视网点击: 【字体:

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质疑对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古人云: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孔子鼓励学生“每事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可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和现在的一般语文课堂中,学生常常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自由的空间,更谈不上自己的见解和质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敢于质疑。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教师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课堂上,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再偏激地认为这是有违师道尊严的,要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教师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

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基础。当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提出质疑时,教师要对此学生的思考大为表扬,以树立先进。如我班的唐乐迪、曹乐同学很爱问问题,课堂上,只要是提出的正当的、有价值的问题,我都会舍弃或暂停原来的教学设计,把他们的疑问当做新的教学内容,或作为下一个学习环节的起点,启发更多同学思考、交流,促进教学的生成。因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也能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8课《雷雨》的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写的: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在第一课时朗读课文的时候,学生都读成了“哗哗哗,雨下起来了。”我提示他们读错了,学生才注意到了中间的逗号,三个“哗”字中间略有了停顿。第二课时,唐乐迪同学突然举手,着急地问我:“老师,课文的这句话为什么要加逗号呢?写成‘哗哗哗’不是挺好的吗?”我首先表扬了她提出了这么好的问题,然后说道:“唐乐迪同学确实说得挺有道理,那样写读起来不是更顺口吗?就像上节课你们那样读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中间要加上逗号呢?”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片刻后,李城杰同学说:“我觉得加上逗号,就表示雨是渐渐下起来的,不是一下子就来了。”这一回答点醒了许多人。“老师,课文后面确实写的是“雨越下越大”,所以,中间要加逗号表示时间的过程。”“既然是越来越大,那应该怎样读呢?”“声音应该越来越大。”“好,就用我们的朗读声来模拟一下当时的雨声,好不好?”学生的朗读兴致高昂,读得也非常好,就像风声夹着雨声,一阵大过一阵。

本节课的设计中,并未将这个教学点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虽然在第一课时已发现学生有读错的现象,但并未深入思考。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质疑,不仅解决了标点符号作用的掌握,还对“越来越”短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有机整合了朗读的训练,真是“一箭三雕”!

课堂上,学生质疑妙处多。鼓励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一定会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更好地发展,也能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些生成,多一丝灵动!

[文章来源:教视网 https://www.sp910.com/article/3871.html 转载请保留出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