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视网 > 文集 >

关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思考

关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思考

时间:2013年09月14日作者:xie来源:教视网点击: 【字体:

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方面。其中“说、写”的能力与学生的表达能力密切相关。一个是口头表达,一个是书面表达。从小注重学生的表达习惯,不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获得表达的方法,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所要做的,同时,也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

个人研究课后,许多老师都提到我们班学生的表达能力欠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音量小、回答不精准和词语匮乏。整个班级中,未发现那种表达能力特别好的学生。蒋小健老师随即谈到他平时在课堂上是如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让我颇有启发。确实,与其他班的学生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相比较,我班学生的整体水平是处于“低下”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得好好分析一下并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

五年级刚接手时,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虽还可以,但人数不多,总是那么几个。从他们的发言中,我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表达不规范,口语化的随意表达现象严重。如大部分同学会在回答时有这样的口头禅:就是嘛,有一次……就是呢、然后呢、这样的句式频频出现,“呢、嘛”等语气词也特别多。这样随意的,犹如说话似的回答不仅让回答不简练,也不规范,容易给人以罗嗦、絮叨之感,回答难以精准。又由于特别生活化,有时一个回答能激起许多学生的讨论,导致整个班级的倾听氛围有所影响。我对这一现象提出了纠正,要求学生表达尽量规范化、书面化。现如今,学生这一表达习惯有了好转。

其次,造成学生表达能力欠佳的原因是学生的“读思结合”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大部分同学读完课文后基本不知谈读后的感受,读完即读完,在读的过程中未积极思考,未用心体会。所以,关注学生课堂上思维的参与非常重要,老师如总是把目光投向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那么,班上将有大部分学生在“滥竽充数”,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边读边思的学习能力也将逐步退化。学生大脑思维的运转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从不和文本、老师、同学进行思维交流,他们就会在这样的惰性下逐渐丧失表达的能力。现在,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参与度,我会时刻关注学生潜心默读时的批注及思考,走下讲台亲自给予学困生以指导,也会经常抽问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学,以此来督促学生用心体会,积极思考。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学生从心理上害怕表达,抗拒表达,长久以来的沉默让他们渐渐缺乏了表达的勇气。这一问题是综合性的,有以下几点:

1、老师的严肃或评价、激励机制的缺少,让学生没有表达的动力及欲望。反思自己平常在课堂上,是不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没有给出相应“精彩”的评价呢?这一点确实存在,不能总是以“很好!”“不错!”“非常棒!”来简单评价,还应告诉学生到底“好”在哪,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也在这种评价中教会学生方法。

2、班级中学生对待同学错误答案的嘲笑、讥讽让学生害怕出错,宁愿做沉默的羔羊,也不愿成为讥笑的对象。这种态度在学生中间普遍存在。我也多次在班级中开展教育,并对那些喜欢嘲笑同学错误的同学进行严肃批评,但仍有部分学生生性胆小,过不了自己心理这一关,看来老师得加大力度持续关注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美。

当然,从老师的教学设计上来说,老师的提问也非常关键。提问不模式化,讲究难易适度,这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从下手,也不会缺乏挑战性。追求真正的、有质量的课堂提问,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我想,深层次的原因,应该归结于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学生的底蕴浅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会出现表达时词语匮乏的现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生的表达也需日积月累。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之始,这次的分析思考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语文教学需从一点一滴做起,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哪怕是学生的一次回答,教师都应指导到位,才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教视网 https://www.sp910.com/article/3882.html 转载请保留出处。]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