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视网 > 文集 >

立足文本,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的“点”

立足文本,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的“点”

时间:2014年05月22日作者:xie来源:教视网点击: 【字体:

日前,听一位老师执教《荷花》一课。课堂上,媒体切换让人眼花缭乱、学生读得也热热闹闹,但在一番喧闹过后,总感到这样的课堂是有缺失的。文章中关键词语和重点段落的学习都是蜻蜓点水式的一掠而过、点到为止,那些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都与学生“擦肩而过”,我想这样的课堂留给学生的除了那几张优美的图片外还会有什么呢?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定位是这样的: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语文课程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学习语言是语文学科一项特定的任务,语文学习就是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能力。语文学科必须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这取决于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学科的目的任务。语言文字的训练说到底就是“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材中一篇篇优秀的范文为我们提供了语言学习的材料,如何进行适当的、有效的训练?一篇课文,可利用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是丰富多样的。在一节课内,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和知识都教给学生。为此就必须进行能力训练目标的确定和语言文字训练点的提炼。根据平时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确立“训练点”:

1、根据《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确定训练点:

《课程标准》中按不同的年级段对学生语言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册教材和每一单元甚至每一篇课文的训练重点。

如在教学《我喜欢小动物》时,根据课程要求,三年级的学习应逐步由词句学习转入段的学习,三年级的单元目标中有一个重要的训练项目:学习复述课文重点部分,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目标定位在“通过学习,理清‘逗弄鳖’叙述的顺序,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开头复述这件事。”但是三年级的小朋友对于如何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较为详细的复述还是有困难的,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特点,我把语言训练的切入点定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演一演几次逗弄鳖的过程,边演边说,边演边想,逐步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积累文中的语言。”在这样训练的基础上,复述变得水到渠成。

2、寻找课文内容的“空白点”,确定训练点:

文章的叙述描写总是有其艺术特点,或“一波三折”或“故弄玄虚”或“欲言又止”……需要读者在读文章时精心思考,才能读懂蕴藏在内容和文字背后的东西。而这一个个所谓的“空白点”,就可以成为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的一个个“契机”。找到这样的“空白点”,进行精心的设计,就能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点”。

《齐白石与李苦禅》一课中,讲到李英杰在拉黄包车被齐白石遇到时内心羞愧、不安,几天不敢登齐白石的门,最后鼓起勇气去了,这中间李英杰矛盾、痛苦的心理变化过程课文中并未描写,我在教学时抓住这一“空白点”,设计了这样一个语言训练题:李英杰想去老师家,又不敢去,最后又硬着头皮去,内心肯定非常矛盾、复杂,你能体会他的感受,揣摩一下他的心情吗?请你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说一说:李英杰想:                    ,因此,他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空荡荡的,他又想:                            ,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两次“想”,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进行规范的表达,达到了有效的语言训练目的。

3、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矛盾之处确定训练点:

教材中有许多叙事的课文是由一个个情节组成的,情节总是由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这几部分,抓住情节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之处,使之成为一个个训练的“点”,既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对课文内容和语言进行有效的转化。如课文《半截蜡烛》,描写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保护情报与德军展开机智的周旋,情节描写扣人心弦、跌宕起伏。当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拿着藏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慢慢走上楼梯时,故事发展到高潮,矛盾冲突集中在这一点上,我在教学时就抓住这个时刻,这个点,请学生想象:望着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和他的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都会想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但都紧紧围绕着课文的情节和描写展开,学生将课文中关键、精彩的部分恰当地予以运用。显然,通过这样的训练点,学生把课文中的情节和语言转换为自己表达时需要的语言材料。

4、抓住课文中典型的句式或段落,确定训练点:

在进行语言训练时,教材中一些典型的句式和典型的段落结构是训练学生“句、段”学习的范本,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比如一些基本句式:“谁怎么样”、“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比喻句、拟人句……一些基本的段落形式:“总—分—总”以及对一些特定事物的描写方法,如“人物肖像描写”、“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方法”等。这些内容的学习对于规范学生的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令人神往的日内瓦》教学中,我在学习了基本句式“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清山,风光绮丽,是全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后,启发学生改变句子中词序,构建新的语言,学生在交流后,竟得出了十多个句子:

1、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2、碧水青山的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风光绮丽,是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3、风光绮丽的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是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4、碧水青山,风光绮丽的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是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5、在瑞士西南部的日内瓦,碧水青山,风光绮丽,是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6、在瑞士西南部,碧水青山的日内瓦,风光绮丽,是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7、在瑞士西南部,风光绮丽的日内瓦,碧水青山,是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8、在瑞士的西南部,碧水青山、风光绮丽的日内瓦,是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

9、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是日内瓦,在瑞士的西南部,那里碧水青山,风光绮丽。

10、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是在瑞士西南部的日内瓦,那里碧水青山,风光绮丽。

11、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是碧水青山,风光绮丽的日内瓦,她在瑞士的西南部。

12、世界游人神往的地方是在瑞士西南部的碧水青山,风光绮丽的日内瓦。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的“侧重点、突破点”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语言训练的“点”的确立应立足于文本,应随着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而不断变化。教材中可作训练的因素很多,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不同年级的教学特点,定准语文训练点,运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才能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文章来源:教视网 https://www.sp910.com/article/3894.html 转载请保留出处。]

更多